台灣邁入高齡與少子化社會,勞動力缺口擴大,境外學位生人數逐年攀升,2025年已達7.9萬人,教育部大力推動「重點產業系所」、「國際專修部」與「新型專班」三大機制,但審計部最新報告指出部分領域就讀比率偏低,顯示政策執行仍需加強。本文整理政策背景、數據趨勢、招生成效與未來建議,幫助您快速理解外籍生留才與人才培育現況。
一、境外學位生持續成長,四年增加近3.5萬人
根據教育部統計,境外學位生(含僑外生、陸生)在2025年(113學年度)達到7萬8,801人,若含非學位生則總數超過12萬人。對比109學年度,總成長率達35.5%。其中,僑外生成長幅度更達41%。 教育部統計處|高等教育統計
二、重點產業系所招生偏低,未達三成者佔七成以上
教育部推動「五加二產業」相關科系,包括智慧機械、綠能、生技、循環經濟、新農業等,希望吸引外籍生培育未來人才,但實際招生率偏低:
- 112學年度招生名額:3,010人
- 實際註冊人數:851人
- 招生率:僅28.27%
三、國際專修部規模擴大,但缺乏細部統計
為協助外籍生銜接語言與專業課程,教育部推動「國際專修部」,安排外籍生先修華語、培訓生活適應與專業知能。但審計部指出目前未建立各科系就讀分布統計,不利政策修正。
- 113學年度招生名額:5,672人
- 實際註冊人數:7,139人,超額錄取
四、新型專班推動難度高,語言門檻成關鍵
新型專班結合學校與企業,由企業補助學生生活費與實習津貼,學生畢業後須留臺履約。然而招生效果不如預期:
- 核定招生名額:2,301人
- 實際註冊人數:210人(僅占9.13%)
- 學生未達華測 A2 等級
- 企業選才標準嚴謹
五、政策建議:擴大領域分布、強化數據追蹤
審計部呼籲教育部:
- 針對招生率偏低領域,列為輔導重點
- 增設統計指標,追蹤學生學習成果與就業率
- 改善語言與生活適應機制,提升留臺誘因
關注外籍生留才政策,掌握台灣人才脈動
面對產業缺工與人口老化,外籍生留臺政策將成為未來關鍵布局之一。全世界人力集團持續追蹤政府移工與外籍生政策,提供雇主最新解析與應對建議。
- 政策解讀與法令追蹤
- 外籍人力媒合與履約輔導
- 移工留才、轉中階全程申辦